志善教育,学在志善,成就人生

成就自我,成就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叶联考新闻

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 2018关于华侨生联考政策

2023年04月21日

华侨生联考又称“华侨港澳台联考”、“华侨港澳台联招”、其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入学考试”,已经有30年历史之久,是广大华侨、港澳台学生就读国内大学的最佳途径。该考试的主管单位是教育部、国务院侨办、国务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广东教育考试院下设的“联合招生办公室”负责该考试的政策制解读及考试日常管理。

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_华侨港澳台联考难不难_华侨港澳台高招联考

侨生联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针对华侨及港澳台地区的一种统战政策;是我国为了照顾华侨港澳台的子女在国内的升学而定制的一项特殊教育政策;是平行于全国“普通高考”(统考)的另外一种升学形式;更是一条让孩子直升中国一本名校的绿色快捷通道!

华侨港澳台高招联考_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_华侨港澳台联考难不难

联考优势

优势一:题目很简单

问:为什么考试题目要简单?

答:华侨港澳台孩子几乎很少有在国内学习的经历。

问:考题到底简单到什么程度?

答:60%是初中知识,40%是高中知识。

问:数学?

答:题目的难度与教材的例题差不多,改改数字而已!两年可以考同样的试卷,匪夷所思!

优势二:录取分数低

问:为什么录取分数要低?

答:华侨港澳台的孩子未接受过中国大陆的教育。

问:录取分数低到什么程度?

答:300分上一本,400分上名校,500分冲击重点院校,特长生类200分起上一本!

优势三:语言有优势

问:有什么优势?

答:华侨生常年生活在国外,有些说中国话都有难度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而大陆学生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优势四:几乎没竞争

1.报考人数少。华侨生联考2013年考生4762人,2017年4500人。

2.录取学校多,招收专业多。包括北京的北大、清华、人大、中央美院、中国政法等;上海的复旦、同济、交大、上海音乐学院等;天津的南开、江苏的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安徽的中国科大、湖北的武大等141所,并且华侨联考生录取指标不占用普通高考指标。

优势五:退路有保证

问:分数不够可以上预科

答:100%上一本

问:什么是预科生?

答:指不符合正式录取条件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但可以先录取为预科生,一年后再正式进入学位课程学习,也就意味着比正常的学生晚毕业一年。

报名资格

华侨考生必须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且最近四年(截至报名时间结束止)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出国留学和因公出国工作不能视为定居)。报名时考生本人须持我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取得在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的公证书或认证书(中文或英文)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参加报名。

报名时间

每年的三月,为时大约四个星期,周六、日除外(具体工作时间安排以各报名点工作为准)。

考试科目

文史类各专业的考试科目: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理工农医类各专业的考试科目: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科满分均为150分, 各科目类别满分为750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参见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大纲》

考试时间

每年5月份的下旬第一个周六周日,时间为两天。

录取

6月中下旬开始录取工作,由联招办组织,实行网上录取。录取批次按照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一批预科和第二批预科的顺序进行,招生学校在最低录取控制线上根据考生志愿、考试成绩及各校的不同要求,择优录取新生。

被录取就读预科的学生经过一年学习并经学校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录取院校

中国大陆279所高校中,几乎所有学校都对华侨生敞开大门,211、985等一流大学全部覆盖。

填报志愿

考生在报名时同时填报志愿

①联合招生录取工作分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一批预科和第二批预科进行。考生按录取批次填报学校志愿,其中每个本科批次填报2所学校志愿,每个预科批次填报1所学校志愿,每所学校填报4个系科或专业志愿。

②报考中内地联合招生学校的考生,亦可填报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各系科或专业志愿。

华侨港澳台高招联考_华侨港澳台联考难不难_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

华侨港澳台高招联考_华侨港澳台联考难不难_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

华侨港澳台联考难不难_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_华侨港澳台高招联考

华侨港澳台高招联考_华侨港澳台联考难不难_华侨生联考学习中文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如果觉得侵权,联系13524470127,我们会尽快删去

  • 中小学论坛
  • emba(EMBA教育网)
  • 河南高职单招网
  • 范文001 学科知识点 日韩留学 荆楚之窗 作品集培训 香港优才计划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